下載手機汽配人

跨國聯(lián)姻 商用車合資仍是市場換技術

作者: 汽配人網 發(fā)表于: 2010-07-27
  福田和戴姆勒正式簽署了“合資合營合同”,將成立中重卡合資公司。不經意間,原本自主品牌一統(tǒng)天下的商用車領域,合資公司逐漸增多了———去年以來,德國曼恩入股中國重汽,江淮聯(lián)姻美國卡特彼勒,北方奔馳牽手韓國現(xiàn)代。 

  這些商用車合資項目,有個共同的特點是合資公司將生產自主品牌車型,而非以往完全引進外方車型。這在中國汽車合資歷史上,確實開啟了一種新的模式。于是業(yè)界有人歡呼,“這是中方企業(yè)的巨大勝利”,“中國商用車企業(yè)將借助外方的力量,快速做強,開拓全球市場”。 

  這實不足喜。近期在與多位合資企業(yè)人士交流時,筆者發(fā)現(xiàn),商用車合資企業(yè)生產自主品牌車型,實乃中外雙方各取所需之舉。外國商用車公司覬覦中國市場已久,合資的努力一刻也沒有停止過,只是現(xiàn)在策略有調整而已。 

  我國商用車市場與乘用車市場有很大不同,商用車長期被看作生產資料的一種,難以擺脫低質低價的形象。外國的高端商用車直接拿到中國生產,過高的價格很難被中國用戶接受。這種失敗的案例,在中國商用車合資歷史上早有先例,比如華沃、亞星奔馳。 

  外國公司“吃一塹,長一智”。既然直接拿來不行,就“曲線救國”吧。針對中國國情降低質量標準,采購低價零部件,生產低端產品,來與中國的低成本重卡競爭?一家重卡合資企業(yè)老總告訴筆者,“這樣是不行的,自己千辛萬苦樹立起的品牌,豈能這樣毀掉?”君不見,上汽依維柯紅巖歷時多年研發(fā),融入眾多依維柯技術打造的杰獅重卡,仍然沒有掛依維柯的標識。 

  好。不想降低自己的品牌,又要在中國低成本商用車市場中分一杯羹,那怎么辦?生產別的品牌?對。生產中國的自主品牌商用車,在獲取中國市場利潤的同時,幫助中國商用車消費快速高端化。而一旦中國商用車市場普遍接受高端產品后,合資企業(yè)必然要拿來他們的車型,擴大他們的品牌市場。筆者獲悉,多家商用車合資公司都約定雙品牌運作,生產自主品牌產品只是近期行為。 

  再從中國企業(yè)角度看。中國商用車企業(yè)紛紛尋找合資伙伴,實屬無奈。我國的汽車排放、油耗等標準越來越高,而且升級速度之快超過了發(fā)達國家,更超過了車企的技術提升速度。比如去年7月1日,國Ⅲ排放標準才全面實施,而按規(guī)定,明年7月1日將全面實施國Ⅳ排放標準。說實話,對商用車而言,達到國Ⅲ標準核心零部件就只能靠大量采購跨國公司產品了。要滿足國Ⅳ,甚至更高的排放標準,國內企業(yè)真有點力不從心。怎么辦?只有“請外援”。 

  略加梳理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近期商用車合資項目幾乎全都涉及發(fā)動機,比如通過合資,中國重汽引進了曼恩公司歐Ⅳ、歐Ⅴ發(fā)動機技術,福田引進了歐Ⅴ標準的OM457發(fā)動機,江淮合資的重點產品之一也是發(fā)動機及配件。從這個角度說,現(xiàn)在商用車領域的合資依然沒有擺脫“市場換技術”的窠臼。